“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江南,多指长江下游的长江以南地区,包括上海市、浙江省北部、江苏省南部、安徽省南部、江西省北部等地。江南山清水秀、人杰地灵,从古至今,一直是令人魂牵梦萦的美丽水乡。
南浔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,处于长三角腹地、太湖南岸,是典型的江南小镇。南浔古镇以南市河、东市河、西市河、宝善河构成的十字河为骨架,其间又有许多河流纵横交错,街和民居沿河分布,随河而走,以南东街、南西街为串联,构成了十字形格局,街巷结构完整,河道水系基本保存。
南浔古镇河流纵横、密如蛛网,历来就有“无桥路难行”“三步一拱,五步一桥”的说法。众多各具风姿的桥和河流、建筑一起,构成了南浔古镇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。据《南浔新志》记载,镇区有石桥、木桥77余座,其中最著名的南浔三古桥是广惠桥、通津桥和洪济桥。
一座座石桥、一条条弄巷、一户户人家,乌篷船、青石板……迈步南浔古镇,稍不留神,你就会步入杏花烟雨的江南梦里。
广惠桥是单孔石拱桥,因桥边的广惠宫而得名,始建年代不可考,清朝嘉庆和同治年间经历了两次重建。桥长18米,桥前有一对石狮子,形貌立体、精雕细琢。
洪济桥俗称新桥,明万历年间《湖州府志》已有关于此桥的记载,清嘉庆十年(1805年)重建。该桥为单孔石拱桥,长28米,宽米,拱矢高米。闻名遐迩的“辑里丝”由此通过水路运往上海,销往海内外。南浔的古桥就如一张纸泛黄的书页,记载着当地数百年的变迁。
明代万历至清代中叶的南浔已成为江浙雄镇,因蚕丝业发达有“耕桑之富,甲于浙右”之称。南浔在清代末年成为巨贾云集的蚕丝贸易中心。图为南浔辑里湖丝馆。该馆展示了辑里湖丝的起源、发展、兴盛、衰落的历史,也展示了一部民族农工业、商贸业的发展史。
南浔东大街,是一条商业老街,街边店铺以木排门板居多,老字号遍布,曾是对外航运集散中心,商贾云集。
小莲庄,又称“刘园”,是清代南浔富商刘镛的私家花园。园内有十亩荷塘,各处建筑分别成景,内园外园错落有致,是江南水榭建筑之精品。
百间楼位于南浔古镇东百间楼河两岸,沿河蜿蜒而建,长约400米,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给他家的奴仆们建造的住所。
书香充栋的嘉业堂藏书楼,隔溪与小莲庄毗邻,系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,因清朝溥仪皇帝所赠“钦若嘉业”九龙金匾而得名。嘉业堂藏书楼规模宏大、藏书丰富,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,以收藏古籍闻名,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,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。门楼上“藏”字缺失的那几笔,恰恰体现了藏书楼主人的谦逊、内敛。
藏书楼中古朴的书柜。
作者单位:浙江长兴县局(分公司)
标签: